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山大附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山大附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熹微(xǐ) 流憩(qì ) 自斟自酌(zhuó)
    B、 耘耔(zǐ) 出岫(xiù) 簪笏(hù) 星分翼轸(zhěn)
    C、窈窕(yáo) 懿范(yì) 睇眄(miǎn) 舸舰迷津(gě)
    D、壶觞(shāng)绣闼(tà) 骇瞩(shǔ) 命途多舛(chu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首暇观 腾蛟起凤 萍水相逢 人杰地灵
    B、无路请缨 俊彩星驰 钟鸣鼎食 上出重宵
    C、涸辙之附 物华天宝 鹤汀凫渚 棨戟遥临
    D、闾阎扑地 老当益壮 逸兴遄飞 盛筵难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 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 原油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万物之得时 善:美好的 B.倚南窗以寄傲 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C.披绣闼 披:开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四美具,二难并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感吾生之行休 D.园日涉以成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粱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军)、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日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枭彭越头于洛阳下 枭:悬头示众 B.祠而哭之 祠:祭祀
    C.趣亨之 趣:赶快 D.微彭王,项氏不亡 微:不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粱王彭越闯之,乃言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方上之困于彭城 ②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①为其家主报仇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作了燕国丞相、将军。
    B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敛。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由于栾布违反皇帝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栾布去世后,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3分)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⑴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分)
    ⑵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13.名句默写(7分)
    ①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②或命巾车, 。既窈窕以寻壑, 。
    ③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美意朦胧
    (1)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了。他之后的诗韵格律 ,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戴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3)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4)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5)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妍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春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孤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妍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6)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妍妍的万斛天光。
    14、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4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15、“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4分)
    16、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2分)
    (1)
    (2)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彻底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五.作文(40分)
    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不幸、苦难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
    一.1.B 2.D
    3.C.
    解析: A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应为“浩如烟海”。B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应为“只言片语”。 D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应为“鱼龙混杂”。
    4、B( A、“提高”与“表现技巧”不搭配;B“使读者” 无主语;C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 重复 )
    5.C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依托:依靠 依附:附着,依赖,从事 未免:实在不能不说是 不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6.A 7.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