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A卷 双基再现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凄切(qiè)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 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 C.辑录(jí) 恪守(kè) 数见不鲜(xiān) D.血液(xuè)脑髓(suǐ) 兰舟催发 (f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今宵 矍铄 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寒蝉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暮蔼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5.★★★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探究提高 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6~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 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 8.★★★“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答: 综合运用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倘若真的能化寂寞为思考、变寂寞为实干、改寂寞为娱乐,那么我们就能精神抖擞,走出寂寞;洗涤心灵,获得新生;变得朝气蓬勃,成就一番大事。 调整: 10.★★古诗文名句默写。(两小题任选其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处? 。 (柳永《雨霖铃》) (3)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 卷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1~5题。 甲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初?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乙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拦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1.★★甲乙两首宋词长短不同,前者是 ;后者为 2.★★两首词都是写离情的,可是离别的氛围不同,甲是 乙是 3.★★★甲乙都写到恋人对自己男友依恋时的泪眼,此外甲突出了: ;乙强化的是: 4.★★★甲乙写离愁别绪时不同点在于——甲是 乙是: 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的开头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还起了衬托的作用,前者是正面衬托,后者是反衬。 B.甲的下片是设想的情景,足见作者的想象是何等丰富;乙的下片是对恋人的叮嘱,可见“行人”的细腻与真挚。 C.甲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丰富,他的“女友”只是配角,而乙中的“行人”则处于从属位置。 D.甲乙均为婉约词作,甲用铺叙衍情法,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有叙事铺陈;乙用意象烘托传情法,借景言情,情由景生。 美文赏析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6~9题。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爱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油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