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练习题:警察和赞美诗同步练习(带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了。”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0.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根据以下条件,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的结论。
    已知条件:
    背景: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
    警察:维护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赞美诗:宗教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问:
    警察+赞美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对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个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解析:A项,膝(xī)头;B项,怏(yànɡ)怏不乐;C项,憎(zēnɡ)恶。
    2.A 解析:B项,娴静;C项,生活堕落;D项,嫌疑。
    3.A 解析:B项,“在劫难逃”表示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C项,“舞文弄墨”指玩弄文字技巧或者歪曲法律条文作弊。D项,“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4.C 解析:A项,缺主语,可删掉“在……下”。B项,“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这两个概念互有涵盖,不能并列。D项,“引导和建立这一意识和习惯”搭配不当。
    5.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6.此处的环境描写可谓是匠心独运,它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地衬托了苏贝此时的心境,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它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7.(示例)这个转变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从小说开头的交代和结尾处人物的回顾,可以看出,苏贝原本也是个有生活理想的正常人,他听到圣洁的乐曲而“心醉神移”,说明他的心灵深处,还有着对美的认同与渴望。在不合理的社会,人也会有不可思议的境遇,也会有不合常理的行为选择。屈辱的生活会埋葬人的美好心灵,而美的呼唤也能令垂死的灵魂复苏。
    8.这样的结局安排新颖别致,给人以奇峰突起之感。从故事的结局和情节的发展看,显然是相矛盾的,苏贝干了许多破坏的勾当,希望落入法网,而警察不理他;在他愿意改邪归正时,反倒被警察逮捕,判刑三个月,这“不合常情”的精妙构思,正是作者的成功之笔。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美国现实生活里就是这样的颠倒黑白。美国的法律极其虚伪,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
    9.“警察”和“赞美诗”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但读过全文后,就不难发现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它们在对待苏贝时是多么和谐一致。它们在有效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的安宁。它们一个从肉体上摧残、镇压,一个从精神上毒害、麻醉。它们残害穷人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是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人民的得力工具。
    10.①舅舅决定忍痛卖琴。②父亲去卖琴。③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④母亲舍不得卖琴。⑤我去卖琴。
    11.(1)因被迫卖掉祖传珍宝的痛苦无奈;为能以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意思对即可)
    (2)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答“估计‘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轻松,同时又怕‘我’从自己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回避”也对)(意思对即可)
    12.主要性格特点:能体贴理解他人。(答“善解人意”,“成熟懂事”也可)作用:①“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③通过“我”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3.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易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需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4.一个国家在社会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很完美的,甚至应该是“人间天堂”。出人意料的结局告诉我们当时的美国社会并非“天堂”,而是穷人的“地狱”。
    15.某单位要招聘年薪18万的电子计算机高级软件工程师,却是用能不能熟练使用算盘做考核标准,显然,这是不可能招到合适人才的。是招聘单位的愚笨呢,还是有其他目的?此幅漫画,就是通过对招聘岗位和招聘考核标准的鲜明对照,对社会上存在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深刻地讽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