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解析:选A。A项,表述错误,原文的意思是“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滪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一尺一寸那样大小的一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浙江天台籍人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因为是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者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游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老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关于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新闻,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 根据日藏唐本《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日本文武天皇庆云四年即公元707年抄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惟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看(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赞成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赞成: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从意境上来说也不是十分协调。 反对:静态的秋水、长天加上相对动态的落霞、“孤鹜”,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比略显呆板的“孤雾”,更加生动形象。 14.请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以对联的形式填空。 有一天,萧颖士与戴叙伦来到一个叫白店的地方,见一只白公鸡正引颈高啼。萧颖士随口吟道:“白店白鸡啼白昼。”他叫戴叙伦对下联。戴叙伦边走边想,想不出对句。太阳偏西时,他们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见一条黄狗,戴叙伦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颖士又出了上联:“苇杆织席席盖苇。”戴叙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走过,边走边用皮鞭轻轻打牛,于是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黄村黄狗吠黄昏。②牛皮拧鞭鞭打牛。(或:牧童骑牛牛从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