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基础知识 1、第一段 实词: ⑴、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⑵、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A台阶。登自东除。B清除,去掉。诛乱除害。C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D整治,治理。 ⑶、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⑷、以旌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虚词: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⑵、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⑷、请于当道:引入动作涉及对象。 2、第二段 实词: ⑴、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A离开。阳虎去齐走赵。(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B除掉,去掉。除残去秽。C距,距离。D到,往。休去倚危栏。 ⑵、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假字 ⑶、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官运亨通。 ⑷、其疾病而死: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 ⑸、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⑹、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虚词: ⑴、夫五人之死:发语词。 ⑵、而葬焉:兼语词。 ⑶、凡富贵之子: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 ⑷、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 ⑸、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语气词,较“乎、哉”为弱。 ⑹、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 3、第三段 实词: ⑴、在丁卯三月之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推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补:农历每月初三(朏)第一天(朔) 最后一天(晦) 十五(望) 十六(既望) ⑵、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先:形容词用作动词。 ⑶、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款项。“赀”同“资”。 ⑷、缇骑按剑而前曰: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此指明代专事侦查,逮捕人犯的差役。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⑸、众不能堪:A经得起,能忍受。不堪设想。B可以,能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⑹、抶而仆之:使动用法。 (7)、按诛五人:查究,依照……罪名。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聚集的样子。 虚词: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