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解答 一、本题意在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议论部分,看看作者阐述了怎样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 全文有几处将五人的作为与其他人进行对比。第一处:将五人之“激于义而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进行对比,写出了五人的皎如日月,光明磊落。第二处:将“生于编伍”的五人与没有几个“能不易其志”的缙绅作对比,盛赞五人“死于义”的可歌可泣。第三处:将“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后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的死作对比,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和死的意义的重大。第四处:将假设中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伟大。 文章用“激于义而死”领起全篇,评价五人是为“义”而死,并由五人的死生意义推及各种人的死生意义,由五人的“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对五人的生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根据上下文,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盛 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2.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3.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3.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5.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卒 1.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3.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终于) 徒 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私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地) 三、学习各种不同的句式,了解不同句式蕴含的不同感情。 1.呜呼,亦盛矣哉! 感叹句。既建墓,又立碑,事情够盛大的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独五人之,何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