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 小结本文 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于是余有叹焉 焉:语气词,不译。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因为,由于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讥之乎 其:岂,难道 5.何可胜道也哉 胜:完全 (二)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1.焉 A 于是余有叹焉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C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其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其熟能讥只乎 D 其真不知马也 E 汝其勿悲 3.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4.名 A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莫名其妙 E 不名一文 F 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叹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