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 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两篇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 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庐冢 谬其传 无物以相 深父 瑰丽 窈然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