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2、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二)德育渗透点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诵读,感悟全文 2、就文章疑难字词质疑,疏通文意 3、讨论文章阅读要点:如何以正反对比手法,写后唐之兴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作为北宋文坛泰斗的欧阳修,其散文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一篇《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朝暮变化,四时景色不同,表达了摆脱约束,与民同乐的情致。 作为史学家的欧阳修,在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通过对五代时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着重说明事非天定、成败由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以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这篇课文。 (二)、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三)、关于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四)、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 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