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 一、在分析课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并简要说说作者的“情”和表达的“理”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二、摘录课文中概括评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语句,说说第三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 三、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下边句子的深刻含义。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2.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3.伟人们为自己建造的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4.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5.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四、学习这篇演讲词,就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一、结构层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作品、人格和影响。第三部分(10-12段),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 主题思想: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这篇文章的情和理的结合表现得非常突出。巴尔扎克的逝世,在雨果心中无疑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使他感到无限悲痛,这在本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来了。但我们披文入情,对文章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得到一种“理”的启示,无论是作者对雨果的评价,还是作者阐述的生死观,都是一种“理”,正是这种包含在“情”中的“理”,使读者受到长久的情感震撼和理性教益。 二、概括性评价的语句: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2.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3.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4.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5.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第三段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1.整体评价其作品,认为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2.从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认为它是一部历史。3.从文学角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认为它是“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