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学生阅读第一部分。当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结构之后,再来理解文章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一些了。 (一)请大家细读第一、二段,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部分里有两处提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这种矛盾的提法该怎样理解? 1、学生阅读,相互讨论。 2、教师归纳:(1)第一处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烈士的哀思,接下来连用两个“只能如此而已”,是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然而又只能用文字来纪念,这种反复回荡的语言,正反映出鲁迅先生悲愤之强烈;(2)第二处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对我们还活着的人来说的,是为了要揭露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为了让人们不忘记这血的教训,所以结尾再强调一下:“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我实在无话可说”,这是一句无比愤激的话。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鲁迅先生的周围,重压在心头,而反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的卑劣行径,“尤使我觉得悲哀”。一个人在悲愤到极点的时候反而会说不出话来,所以必须“出离愤怒”,写文章来悼念死者,把自己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这个“非人间”,让反动统治者们对我的苦痛去“快意”吧,我将以此作为“祭品”,奉献在烈士的灵前。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实质是感情无比深沉的表达方式。 (二)在第二段开头,赞颂刘和珍等为“真的猛士”,又说她们是“哀痛者”和“幸福者”,该如何理解呢? 教师归纳:“真的猛士”是指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革命者。他们敢于正视民族悲惨的命运、面对国家黑暗的现实,以国家、民族的不幸为自己最大的“哀痛”;他们不怕血腥镇压,不为暴行所吓倒,以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献身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与“猛士”相比的是“庸人”,是指被“造化”愚弄的“怯弱者”,他们尚未觉醒,还在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先生感到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是为此而说的,要用猛士们奋斗的鲜血来教育、唤醒他们。 (三)这一部分,从记叙开始,进而展开议论,抒发激情,写得曲折深沉,要细心朗读、领会。 三、布置作业: 背诵第一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