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2.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听准答对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灵活完整地复述比较复杂事情的能力。 教学设想 对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阅读本课文难点多。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记念文章的写法,为什么要这样?文章的内容很丰富,对烈士的哀悼和尊敬,对敌人的痛斥和揭露,对斗争的教训和意义之总结等等是怎么凝聚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作为记叙文,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用得比一般的少,常和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本文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语段该怎么准确理解? 上述种种,涉及深层阅读问题,或者说,涉及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是培养学生精读课文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作必要的点拨、提示,为他们理解课文搭桥,以优化他们的思维流程,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 此外,怎么寻找一个既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机制? 凡此种种,都是设计课时计划的依据。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导读课上布置的30个词的音形义。 2.重点学习第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时布置的30个词的音形义。 用投影幻灯打出30个字词(如导读课上布置的那样),或用字词卡片(用毛笔字写,让后排学生能看清),由同学来回答,当堂订正。 二、让学生根据注解①④和预习提示来口述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可提问: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教师可作如下补充: (1)1926年3月18日青年学生的请愿活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3月18日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党委书记李大钊担任主席,他在会上说:“让我们用‘五四’精神,五州热血,用我们过去一切斗争经验,不分界限的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2)3月18日下午鲁迅正在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知道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群众的消息后,无比愤慨,他在《无花的蔷微》的后六节中,把“投枪”和“匕首”指向敌人——反动军阀,他说:“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他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随后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空谈》,《记念刘和珍君》是4月1日写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