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蒲松龄《促织》课堂教学实录(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二课时
    教师:本文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找不到蟋蟀,成名受刑:悲;驼背巫指点,找到好蟋蟀:喜;儿子不小心弄死了蟋蟀:大悲;儿子魂化蟋蟀,屡战屡胜,最后令成家飞黄腾达:大喜。在这样的情节变化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教师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以低表示悲,以高表示喜,以更低表示大悲,以更高表示大喜。)
    生1:儿子变成促织,神话色彩很浓,而且故事起伏很大。
    生2:我喜欢第7段,斗蟋蟀的场面,人物的心理变化落差很大。成名和村中少年以及围观者的情绪变化都维系在一只小小的蟋蟀身上,既可笑又可悲!
    生3:我也觉得第7段最精彩,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去,一直为成名的小蟋蟀担心。
    师(点评生3):你的情绪也在随主人公的悲喜而起落。
    生4:我过这个作品改编的木偶剧,斗蟋蟀的场面挺有趣的。
    生5:我看到的是比较伤感的地方。成名爱蟋蟀比爱儿子更多。儿子尚未苏醒,“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变不复以儿为念”,对骨肉的担忧倒在其次。宠物竟比人的性命更重要!
    生6:我不同意生5的看法。读“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他不是很伤心吗?
    师:儿子化成了蟋蟀,小说中有没有铺垫?
    生7:有。“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不再象往常那样活泼精神。
    师:一般说来,一篇小说以悲剧示人,震撼力更强。如果本文只写到儿子跳井死了,成名家破人亡就结束了好,还是原文好?(不等学生回答,教师继续问)而小说中成子化身为蟋蟀,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荣华富贵,这样是否削弱了小说的影响力?
    生8:我认为小说原文更能揭露现实。
    生9:一只小虫就能改变人的命运,皇帝喜欢玩蟋蟀,却不知因此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原文前后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师:这个故事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安排这样的结尾吗?
    生10:我认为作者是想表现朝政的昏庸,皇帝玩物丧志。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无因喜以谬赏。”而文中的皇帝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原文的结局更能抒发作者对身处这样的社会的无奈和对统治者随心所欲滥施赏罚的愤慨。
    生11:我不同意。悲剧结局也能体现皇帝的昏庸。就因为偶尔想玩一样东西,未必不过此即忘,却害了百姓家破人亡。这样的结局也不一定就差。
    生12:我还是认为原文好。因为这样处理能体现出人情冷暖。儿子心中有亲情,为报答双亲而魂化促织,但成名眼中只有钱只有权势。我从中读出了人情的冷漠。
    生13:我认为还可以增添皇宫斗蟋蟀的细节,更能说明“天子一跬步”,百姓的命运由贫到富的过程。
    生11:我以为悲剧的结尾更能感染人。可以启发读者从小人物的悲剧想一想社会的黑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