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北新水令]中的“新水令”是曲牌名。因为这一套是北曲,所以加上一个“北”字为“北新水令”,[离亭宴带歇拍煞]就是“离亭宴”带煞尾的意思。“离亭宴”,是词牌名。 B.[弋阳腔]戏曲唱腔的一种。因最初流行于江西弋阳一带而得名。简称“弋腔”,是宋元南戏流传江西弋阳的,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 C.秣陵,南京的古称。“莫愁湖”和“凤凰台”均为南京名胜。“莫愁湖”,相传为歌女莫愁旧居,故名。 D.“龙碑帽”,御制的碑,是因其碑额上雕有龙而得名。“乌衣巷”,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吴国在这里驻军,士兵都穿黑色衣服,故名。 5.选出对[北新水令]赏有误的一项( ) A.曲词只写了傍晚时节南京城郊景象,没有写人,但这个饱经沧桑的艺人形象以至他的心情,却鲜明地浮现在眼前。你看他,肩挑一担柴草,低着头,信步向故都走来。“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他怀着多么沉痛的亡国之恨!这信步低头沉思的形象,全从“猛抬头”二字透出。 B.“秣陵重到”,“重”字提起全篇,顿生万顷波澜。正是由于“重到”,才导出下面这支曲子里所描写的无限今昔之感,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全篇的写景抒情基调。 C.在南京郊外,这过去车水马龙的地方,他看到了什么呢?--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残、废、瘦、空四字,一字一图,一字一泪。但作者似乎还嫌气氛不够浓烈,在画布上再抹一道如血的夕阳,投入一个昏黄而悲壮的光圈。套曲刚开始,悲壮的气氛就压在读者心头,拂之不能去。 D.用“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凄凉。 三.语段阅读: (一)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省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解释下列词语: 翡翠-- 丹墀-- 粉黛-- 笙萧-- 2.[沉醉东风]一曲写老艺人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了故宫,从中我们可以想见故宫昔日的繁华。请找出能体现(或写出能想见)故宫昔日繁华景象的富有色彩的词语:_____玉柱、________泥墙、________琉璃瓦、________窗棂、________墀,而现在这一切全淹没,偃卧在一片浓绿的蒿莱之中。可见这一支曲子主要是通过________手法表现今昔巨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