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说明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课文《窦娥冤》《长亭送别》分别为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的节选,《闺塾》《哀江南》分别为明代传奇《牡丹亭》、清代传奇《桃花扇》的节选。前两篇是教读课文,后两篇是自读课文。 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词、说白和科介。曲词、说白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三者各有不同作用和特点,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鉴赏戏曲语言,要着重品味人物语言并以曲词为主,又要三者结合,整体鉴赏。 古代戏曲的语言通俗,多用口语。古代戏曲具有以“曲”为形式的诗剧的特点,其曲词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它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一要反复诵读,增强语感;二要仔细揣摩,注意戏曲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在教学中,应把诵读作为重要环节,加强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读熟课文并落实本单元安排的背诵要求。揣摩剧中语言,要注意抓住重点,不仅要理解其意思,了解其修辞特点,更要注重其表达效果,仔细体会其中的情味。 古代戏曲常常运用浪漫主义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浪漫主义手法以超现实的想像、夸张,奇异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手法则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品味浪漫主义手法所表现的奇特魅力,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意境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