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即课文节选部分。( 民国初年)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1 .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 2 . 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3 . 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4 . 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二、 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节选部分: 词语补释(投影) 割据: 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体面: 体统,身分;光荣,光彩;( 相貌或样子) 好看,美丽。 抱怨: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P 1 4 9 注 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造孽: 佛教用语,做坏事( 将来要受报应) 。也说作孽。 忏悔: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盘查: 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P 1 4 5 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