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3.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指导与建议 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 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准备,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这一过程不可轻视,因为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习惯养成的过程。 3.在学生搜集、筛选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还应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4.三项活动尽管都是讨论、辩论,但比较而言还是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上网,在现代人的业余生活中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闲暇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上也确有宝藏与垃圾并存的情况,教师在这一方面加强引导很有必要。“上网利弊谈”,是一项侧重于讨论的活动,双方都承认上网有利有弊,但其观点并不完全一致,根本分歧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上。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只是考察的着眼点不同而导致结论不一。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要让双方充分展开讨论,激发双方把自己的观点说透,以利于对上网有个全面而理性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在以后的文化生活中正确对待上网。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尽管也是一项讨论活动,但和前一项活动有所不同,这一活动辩论的色彩要浓一些。教师在指导这项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比如,在人文学科中,答案常常是丰富多彩的,而在自然科学中答案有时只有一个,有时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引导学生不能固执己见,仅仅停留在“只有一个”或“不止一个”的坚守上,而要摆出文学艺术中、科学中、生活中的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广开思路,活跃思维,甲乙双方都可以从对方论辩中得到启发。当然,编者所设置的这两个议题,是有其观点倾向的,希望通过辩论来突破传统思维的单向定势,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