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杜甫诗三首之《春望》原文、注解、译文及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安史叛军攻占长安,诗人被困城内。
    ②国:国都。国破:指长安被攻占。
    ③感时:感慨时事。花溅泪:看到花令人掉泪。
    ④恨别:为离别而伤感。诗人当时与家人分别。鸟惊心:飞鸟掠过也令人心惊。
    ⑤烽火:古代边塞发生战争时以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
    ⑥家书:家信。抵:值。
    ⑦搔:用手指轻抓。
    ⑧浑欲:简直要。不胜:承受不住。簪:绾头发的簪子。古代男子留长发,也要用簪子。
    赏析一: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