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谢中书书》原文:
    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2),沈鳞竞跃。实是欲界(3)之仙都。自康乐(4)以来,不复有能与(5)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
    山川的秀美是古代文人雅士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青,黄,黑,白,赤,五色交相辉映.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太阳快 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没有能欣赏它的奇妙之处的人了.
    注释:
    (1)[交辉]交相辉映。
    (2)[颓]坠落。
    (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说,欲界即指人间。
    (4)[康乐]指谢灵运。他曾袭封康乐公。
    (5)[与]这里指欣赏、进入某种境界(这里是江苏茅山风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遂:于是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遂至:于是就到。
    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雅致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