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西蒙诺夫《蜡烛》课文全解:字词积累、作者简介、文章结构、写作特色与重点(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首先文章交代了老妇人居住的房屋——“一堆瓦砾”“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老妇人就住在这地窖里。是战争使她无容身之地,可以想像得出老妇人对战争是无比的憎恨。
    接着以老妇人所看到的情景来交代19日早晨发生的事情。当她发现有一位红军战士已经牺牲在方场时,她决定去埋葬这位红军烈士。从她“爬出地窖”到后文的为烈士埋葬,这是全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且感人。老人不忍看到红军战士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士安息在南斯拉夫国土上。于是她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不顾体衰,不顾艰难,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遗体拖进弹坑,并捧土堆成坟堆。最后老妇人为了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上。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老妇人对一个苏联青年情同母子,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国界,这是反法西斯的军民用血肉凝结的情谊。
    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第二天当红军们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
    这一部分的开头照应了第一部分连长的决定——攻下桥再埋葬契柯拉耶夫。可是他们找不到那位烈士的尸身,后来士兵们发现了那个坟堆,还有燃着的蜡烛,他们知道烈士是被葬在这里了,然而这些战士怎么也想不到是一位老妇人为这位烈士安葬的。老妇人又送了另一支蜡烛,并且为它点燃,临走时“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可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明白这些异国战士是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战斗在此,牺牲在此的,她心中怀着对他们的崇敬与仰慕之情。由此,我们更加憎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心中也加深了对“和平”二字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