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幽米香:“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响亮的歌声打破夜的寂静,把坚强乐观的精神送到芦花荡的每个角落。稻香扑鼻,鱼香入口,夹起雪白的米饭,咽下可口的佳肴,这不就是温馨与幸福的生活吗?唱起甜美的歌,谈着日里的收获,一口饭一声笑,轻松之情带走了战争的焦虑与身心的疲惫,在残酷的环境里制造了家的温馨。 嬉水笑谈:“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此处连用动词“趴”“淘”“浸”“舀”“泼”极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天真活泼的特点。在深夜日军的眼皮下接两个女孩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但在小女孩的心里芦花荡俨然成了释放长久苦闷的乐园,从她的动作上看不到紧张,看不到战争的影子,有的是玩耍的快乐,对芦花荡的喜爱。“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洗一洗就精神了!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神情是笑的,话语是亲切的,“吧”字让语气更柔和;心灵是美的,在此时作者没有将读者的注意力转到如何躲过日军的眼睛这一重要事情,而是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船上的女孩,“多么俊”写出了女孩的美,也写出了老头子心灵的美。此情此景让我们想到了幸福甜美的生活。这是战争吗?我们定然会有这样的疑问,孙犁用他特有的叙事艺术告诉每个读者,战争也可以用清新的语言来讲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有女孩的天真,老人的悠闲,这应是缓解战争紧张气氛的良药。 剥蓬斗敌:“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望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这就是老头子准备与敌人战斗前的环境。“白绸子”写出了鸟的洁白与轻盈,“歇凉”是方言,有如炎热的午后几个农人悠闲地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自在愉快之情在芦花荡上升起。“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个投进嘴里去。”整句体现了老人的镇定自若。“有一篙没一篙”写出了悠闲之状,“忙着剥”写出了大勇与大智,去杀敌而目中无敌。“忙”写出了老人贪吃之情,“又肥又大的莲蓬”带着喜悦与满足,“投”是愉快的吃状。老头子用镇定自信的行为带给读者轻松的生活气氛。 在斗敌中,“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两句在写出高超的驾船技术的同时,带有一种戏耍。“溜溜”“旋风”带有一份快乐。“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这是战斗吗?简直是嬉戏。没有喊杀,没有拼死一搏,有的是“清香”入鼻,有的是“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的美景。作者赋予战斗以诗意,用香、色、形编织抗日战斗中的芦花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