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