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要求学生列举出课文中表示准确数字和概数的词句。 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二十三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三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 修饰语: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种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3.总结课文。 (1)齐读第9、10两段,讨论: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