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称物候现象为“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调节各项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本来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等,也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应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一样,因此,本文的作者,就用了“大自然的语言”来做这篇介绍物候学常识的文章标题。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而且比起其他的“简介物候学”一类的题目来,新颖别致,更富有吸引力。 2.《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同时也十分生动传神。除了前边说到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外,还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形容和描绘,如第一段,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渐渐”,说明春天来临有个渐变的过程。“沉睡”、“苏醒”对比使用,把大地人格化。花的“次第”开放,让人眼前展现出一幅从“一枝红杏”到“春色满园”的融融春光。以“翩然”状写燕子归来,燕子轻捷、洒脱、优美的体态跃然纸上。以“籁籁”状写秋叶落地,以“销声匿迹”写昆虫的隐没,以“衰草连天”写深秋的荒冷,以“风雪载途”写严冬的酷寒,都很恰当传神。 3.举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拟人手法的特点。 这篇文章的拟人手法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为了说明物候现象对于安排农事的意义,把物候说成“大自然的语言”。所举的三个例子都用了拟人手法。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前句说“传语”,后句说“暗示”显得生动活泼,极有情趣。布谷鸟的例子,说法更有变化。如果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改写成:“布谷鸟来了,又好像大自然在唱道要赶快割麦插禾”,那就嫌呆板无味,传情达意差远了。 4.《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种地;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象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们交流思想一样。因此,本文用这个题目(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而且比起其他“什么叫物候学”等一类题目,更富有感染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