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应指文章面对的所有读者,其实更进一步应理解为所有人,包括有耳障的人。 b、“听”的内涵不仅指有听力的健康人用耳朵听,还应指可以凭借视觉、触觉、心灵去感知声音,一切体验生命、享受生命的行为。 c、“会”的内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可以尽情享受生命赋于人类的一切。 d、“一定”二字是对“会”“听”二字内涵的肯定,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无论一个人的个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世间,他都有享受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权力。 2.课堂质疑,后课补记。(本个环节是在分析题目和品读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提出,师生探讨的内容,但在授课前,教师无法预测学生都会提出哪些质疑,因而是课后补记的内容) a、文章中第八自然段中“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一句和文题“你一定会”产生矛盾。 学生观点一:既然作者认为聋子听不见声音,那题目中的“你”就不应理解为所有人。 学生观点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文中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用心听了吗?”不就是在向读者召示,声音是可以用心“听”的,所以文题中的“你”应该包括所有人。 学生观点三:反驳观点二,认为⒀自然段中的“用心听”是在善于用耳朵的基础上用心听,不能段章取义。 教师引导:这几名同学都很善于动脑筋,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就在于对“听”字内涵的理解上仍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可以说,是对“听”字内涵没有深层的认知。所以,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听”的内涵。从物理学角度来定义: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声响。根据这一科学理论,我们能否设想一下,耳聋的人能否感知到声音。 学生1:可以让耳聋的人把手放在振动器上,通过声音高低不同产生的振幅不同来感知声音的变化。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睡莲花开的声音》,其中讲一位修女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让一个耳蜗移植失败的聋儿童感知到了声音的存在。清晨修女让聋儿童用手轻轻抚在睡莲花蕾上,当太阳升起来时,睡莲花竟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聋儿童清晰地感受到了花开的声音。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