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的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感知,确定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廿五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廿四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 (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选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5)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主动融入世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思路解析]本题从中国的对外关系引入试题,时间跨度大,内容信息广。解答前提是读懂材料,解答关键是认清设问的要求和层次。本题的(1)和(3)小题设问层次浅,可以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知识迁移。本题的(2)和(4)小题需要结合教材,找准对应的背景知识,分析说明其原因。本题的第(5)小题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升华,但所得启示必须与题干材料有关系,依材料而得,切不可随意拓展,不着边际。 [参考思路] (1)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影响:使中国与世界潮流隔绝,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1915年5月袁世凯为称帝,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 (3)中国的主权得到尊重,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原因:中国坚持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等国希望中国在对日作战中发挥更大作用,决定取消在华特权。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世纪末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需要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需要扩大交往,学习发达国家);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5)闭关只能导致落后,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弱国无外交,国家强盛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22. .从渔村到特区 ⑴深圳特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⑵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