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测评(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过“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土,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它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到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利。
    材料二: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的政治家, 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留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人刻写。
    请思考:你如何看待“陶片放逐法”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4、下列条文选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武力与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的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先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 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通常情况下的“民法”指的是哪类法律?与古罗马《民法大全》的“民法”有何不同?
    (2)古罗马的《民法大全》有许多积极的成分,请根据上面所引条文作一简单的评述(限2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B 6A 7B 8A 9D 10C 11A 12B 13D 14C 15B
    16B 17A 18D 19D 20A 21A 22A 23B 24D 25C
    二、非选择题
    1答:
    (1) 地中海东部的环爱琴海地区拥有众多的半岛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众多的天然优良港湾,便于航海;由希腊到欧洲内地和亚洲、非洲都很方便;希腊地处亚热带,气候暖湿,适于人类生存和生产。
    (2) 与大河流域的文明相比,希腊的海洋文明更适于发展航海事业。
    2答:
    (1)这一规定力图在社会上形成尊敬父母、积极服兵役、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以及勤俭节约的风尚。
    (2)这种规定既可以保证会议讨论问题顺利进行、保持良好的会议秩序,还可以形成准确、文明、规范的会风。
    3答:
    这种方法对那些不受欢迎的头面人物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把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不失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后来也成为一些野心家用来左右政局的手段。各政治集团为谋求私利常利用这一手段以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材料二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4答:
    (1)通常情况下的“民法”是指调解人的民事行为的法律,与刑法相区别。古罗马《民法大全》中的“民法”则指古罗马的一切法律,包括刑法在内。
    (2)提示:此文可根据引文进行概括,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明那些地方可取,以及为什么可取。如:罗马法重事实,重证据,尽量杜绝冤假错案;对持不同思想的人一般不予追究;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反对在审案时刑讯逼供;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