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本课是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实践的第一部分,与初中教材相比,要突出理论的作用。 1、空想社会主义是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立足于批判现实、构想美好未来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潮之一;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性因素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升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标志就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指导;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认识伟大的志向决定伟大的事业; 3、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新型的工人政权,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论来源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知识网络构建】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重难点导析】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以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的,各国也纷纷效仿。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证】(2000年上海)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