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从根本上说“左”的指导思想未发生改变。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会议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二、时间与地点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 三、内容:①②③④(P54页第一段) 四、意义 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②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③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注意: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①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②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一、概述 1.含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总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 1.试点: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推广:不久,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配套改革:(P55第二段) 4.影响: ① 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 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 ③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关于家庭承包责任制 1.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给农民。 2.农民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 1.全面展开:1984年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P55页第4段) ① 在管理体制上: ② 在所有制上: ③ 在分配上: 4.影响:①②③(P56页第1段) ★注意: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① 计划经济: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见P56页历史纵横) ② 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