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解析: A、B两项是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D项是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的特点。 7.D解析: 纸币的发行与废止、白银的普遍流通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宋元明清货币形态的变化与以农为本经济思想没有必然联系。 8.D解析: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9.B解析: 封建政府收入主要来自于小农经济,因而土地兼并往往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 10.A解析: 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两个丝织业中心是苏州和杭州,它们在今天的江苏和浙江。 11.B解析: 新航路开辟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货币需求量的大增的情况下进行的。 12.C解析: 由于英国位于大西洋航运中心,它的海外贸易逐渐繁荣。 13.C解析: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比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要早。 14.C解析: 内燃机燃料来源于石油,其直接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15.D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16.D解析: 说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17.A解析: C、D两项的前者都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后者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项是前者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后者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项两者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8.C解析: 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最早侵入五口通商地区,而五口通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19.B 解析: 是洋务派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的主张。 20.C解析: 列强侵华的目的决定了它不会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1.D解析: 洋务运动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已经宣告破产。 22.C解析: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23.B 24.C 解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及官僚资本借此实行垄断和挤压。 25.D 26.B 解析: 题干的三者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都脱离了国情。 27.A 解析: 主要考查对建国后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认识。 28.D 解析: 注意题干中“根本之处”的要求。 29.D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而改革的前提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0.C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 31.C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2.B 解析:经济特区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33.D 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是由经济特区开始,然后向经济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推进。 34.C 解析:人民公社化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生产力发展实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5.A 解析:抓住“生产力发展的角度”。 36.B 解析:在农村实行改革,破除了农村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7.D 38.C 解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39.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是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是以美国为中心的。 40.B 解析:关贸总协定成立时不仅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参加,中国等也是最初的创始国之一;它客观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41.D 解析:A、C、D三项都是宗旨,但是要注意本题考查的是主要宗旨。 42.B 解析:①②说明了美国的直接目的和深层次意图。 43.D 解析:应结合欧共体成立的目标、组织形式进行分析。 44.B 解析:中国只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5.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经济区域集团的含义。 46.D 解析:主要考查对“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和“全球一体化”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辨证关系的理解。 47.A 解析:根据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可知选A。 48.B 49.D 解析:“挑战”即不利影响。 5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面前的对策,①③都不是有效的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