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2.(1)驿站、民信局——国家办理邮政,使用轮船、火车运送邮件——后来出现自行车、摩托车、飞机等运送邮件——电报——电话。 (2)邮电事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改变了人们之间传统的联系方式。 五、1—20BDDBD CC A DC ABDCB CCADB 21.(1)对黄金的需求是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人进行海上探险活动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这种探险活动的一个客观后果是促进了世界的交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2)美洲航路是哥伦布(1492)发现的;东印度航路是达•伽马(1497—1498)和麦哲伦(1519—1522)发现的。 这些航路的发现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区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开始统治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2(1)主要不同点:①目的和结果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明朝国威,时间早,规模大,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贵重金属,具有探险性,完成了环球航行。 ②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往,但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思想、宗教、科学的一系列巨变。 (2)原因:两地君主专制程度不同,两地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两地市场范围不同,两地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同。 23(1)实行贸易保护,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出发点是为本国资产阶级抢占国内、国际市场,增加贵重金属储备量,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2)荷兰。当时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贸易和殖民国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是英国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 24.(1)英国是“世界工厂”。因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3)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维护其对殖民地的统治。(4)受亚当•斯密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商品自由流动。 25.(1)生产的集中和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垄断的产生,垄断形成的过程就是先进企业兼并落后企业的过程。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垄断组织就是指控制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的规模很大的企业和企业群,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局部地挑战了资本主义原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竞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趋势。 六、1—20 CDABB CBCCC A ADBC AABAA 21、(1)美国提高进口税率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市场产品大量积压,所以要限制外来商品。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 (2)这种关税战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22、(1)经济危机严重,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人民不满情绪高涨。(2)要美国人民不要害怕困难,要守纪律,要为恢复发展经济作出牺牲。(3)后退是指美国经济衰退,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4)指有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罗斯福所说的缺点是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是最严重的缺点。最严重的缺点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3(1)二战后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2)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欧洲恢复经济美国设备进口激增;国内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24、(1)二战后日本经济由瘫痪状态迅速恢复并在50年代中期以后实现高速增长。(2)政府制定相关发展计划加强干预经济,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刺激。 七、BDCBC DCDBD DACDA 16、(1)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农民可自由支配;工业上:改革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事物配给制,实行按劳计酬的工资制。 (2)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27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