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可以修改的几处地方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可以修改的几处地方
    多年未教高一了,开学初我怀着轻松的心情领取了教材,是历史必修1。这本书可以说完全颠覆了老人教版,不仅体例变了,内容也有不少的变化。心想,老教师遇到了新问题——我得好好践行我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先前也并不是没有接触过新教材,只是人在高三,时间上不允许,加之并非教学用书,所以看的不细、研究不够。
    我是喜欢研究教材的,当然主要是出于教学的需要,并非要对新课程教材挑剔,更不是要与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叫板”。就我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即从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有下列几个问题,可以修改以臻完善:
    1.第2课课题:不恰当
    课题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以修改为“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理由:“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在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属于中央,地方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简而言之,是讲中央怎样管理地方的。但实际上,本课以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了君主专制,即皇权与中央机构。这样,不利于教师向学生解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两个错误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2.第3、4课的内容划分:混乱
    第3课课题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为“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4课课题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分为“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可以修改为:第3课课题“中央集权的发展”,分为“汉至宋中央集权的变化”“元明清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4课课题“君主专制的演进”,分为“汉至宋君主专制的变化”“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根据课题与目,再对教材中的有关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理由:第2课介绍了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第4课就应该分别介绍秦朝以后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这样,线索清晰,又突出了核心内容。
    3.部分“历史纵横”的位置、内容不合理。第2课第二目的“历史纵横”(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应放在第一目中,这样第一目包括3个主要知识点:统一的背景和条件、统一的意义、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第二目或第三目另设“历史纵横”。第3课第三目“历史纵横”不能只介绍唐朝的科举制,应补充对宋、元、明、清科举制的简要介绍,因为是隋以后各朝沿用的。第4课第三目“历史纵横”的内容与“军机处的设立”几乎无关,况且与本课的“学习延伸”基本重复,可以改为近代军机处变化的知识。“历史纵横”不能仅是知识的补充,还可以增加一些著名史学家的评论、不同的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4.部分“目”题不恰当,易造成混淆或没有突出中心内容
    第1课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可以修改为“夏、商的政治制度”。
    理由:修改后,目题与内容相符;“禅让”在本课导入部分已介绍得很清楚了,本目实际上没有提到禅让,目名与内容不相符,还容易使学生认为禅让制是夏朝的政治制度;与后面两目照应(后面介绍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可以修改为“秦朝统一”。
    理由:突出本课中心内容。
    5.部分内容显得重复、罗嗦。如第4课“军机处的设立”一目,正文中有“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已介绍得很清楚了;但在图片“军机处内景”下面的说明中,又有几句相似的话。为避免重复,可以把图片说明文字中从“军机处的前身”至“简称军机处”部分删去。另外,本目开头的两段话也可以简写为“清初,沿用明制和后金制度。康熙时,中枢机构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的格局,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再在“历史纵横”中简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