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古代的经济政策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关于井田制:
    ⑴含义:夏商西周时期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⑵内容:①②③④
    ⑶实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井田制的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
    具体原因:①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
    ②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⑴春秋时期:初税亩(鲁国,前594)、
    ①内容: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②主观目的:增加财政收入
    ③影响: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⑵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先后变法,使土地制度逐步由公有转变为私有: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注意: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才彻底废除。
    3.土地兼并
    ⑴出现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⑵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①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②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⑶历朝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⑷历代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①北魏至唐朝前期:A、政府实行均田制
    B、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C、限制土地买卖
    ②明朝: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⑸影响: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重农抑商
    一、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发展
    1.商周时期:
    ⑴经济政策: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⑵影响:①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后来,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⑴目的: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
    ⑵含义: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本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西汉
    ⑴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⑵汉武帝重农抑商的措施: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⑶影响: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仍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⑴具体表现:①明太宗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厚本抑末”
    ②清雍正帝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③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