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历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期发明管状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 7.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9.《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 )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查阅了《黄帝内经》 D.参考了《本草纲目》 10.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 时间 世界发明 中国发明 所占比例 公元前6世纪以前 54 31 57.4%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年 87 44 50% 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年-公元1000年 45 32 71% 请回答问题: (1)你从表格中获取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 (2)列举思想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世界? 参考答案: 1.A.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要求人是古代中国科技对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影响。A项从经济角度分析,是古代中国科技未能在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的内在原因。B项是外因,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A。 2.C.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战国时期的石申,后人根据他的天文学著作辑成《石氏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故答案为C。 3.D.注意题干中的“宋代科技”。地动仪是东汉张衡发明的,不符合题意;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也不是在宋代;C项是唐代的科技成就;D项罗盘针的西传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对欧洲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应对四大发明各项的发明时间、传播时间及具体影响分别加以梳理。故答案为D。 4.A.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为了知道农业生产,与之密切相关的历法制定备受重视。故答案为A。 5.A.本题以四大发明的影响为命题,考查对四大发明影响的正确理解,虽然印刷术推动西欧的文明进程,但是它不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能说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故答案为A。 6.D.A、B、C三项叙述史实有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故答案为D。 7.D.本题以指南针在中外所发挥的不同作用,考察了科技的发明与应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指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包括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故答案为D。 8.D.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A项不符合材料“中国比我们早”;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与材料不符。故答案为D。 9.D.时间限定在三国时期,如果对“刮骨疗毒”的医治方案有所影响,只能是三国以前的。D项为明朝李时珍对医学的贡献。故答案为D。 10.解析:第(1)问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据不难得出答案;第(2)问一定要列举“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第(3)问注意全面准确的作答,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回答。 答案: (1)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②中国古代科技对促进世界闻名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①四大发明;②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③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④最早使用测量天体的观测工具──浑仪;⑤《授时历》颁布推行,比现行公里的颁布早了三百年。(任答4项) (3)①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②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③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④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作者简介: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是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近几年主要任教实验班,担负学校教学改革尝试的任务。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