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①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②日本侵华势力迅速发展,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其中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上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8. 清末立宪派在中国历史上起的作用是①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②促成了革命派的妥协③促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④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9.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进一步发展,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其表现不包括 A.主要是轻工业发展,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B.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弱小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经济的极大束缚 D.民族资本主义走上独立发展道路较为漫长 20. 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大主要社会矛盾趋于合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这主要因为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帝国主义国家初步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D.清政府、北洋军阀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1. 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集中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实质上是为了 A.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冶 B.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C.彻底反对儒家思想 D.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22.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斗争中的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即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 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 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暴动 23、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复辟势力的支持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 C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思想留存于封建残余势力之中D辛亥革命后封建军阀纷纷割据 24.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25.关于一战期间日美争夺在华利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自扶植侵华工具明争暗斗 B.他们是争夺中国的两个主要国家 C.美英两国联合对抗日本 D.日本一度争得独霸中国的地位 答案:BDCBB CDCDD DBDAC ACCDD BBCB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四) 1.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的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 B.广州起义 C.兴中会的建立 D.黄花岗起义 2.孙中山称赞黄花岗起义“可惊天地,泣鬼神,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A.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 C.规模大,且由孙中山直接领导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3.辛亥革命后,革命派连续发动革命斗争,主要是为了 A.维护临时约法B.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D.推翻袁世凯统治 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 C.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武装斗争 D.由政党斗争到发动群众斗争 5.《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的最主要特点是 A.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辅 B.以资本输出为主,以商品输出为辅 C.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6.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7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镇压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 A.维护中国统一 B.阶级立场不同 C.殖民利益得失 D.社会制度差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