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来源:Ks5u.com]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来源:七彩教育网] 请回答: (1)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材料一、二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并加以论证。(6分) (2)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10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来源:Ks5u.com]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目遍布东印度群岛…… 材料二 马克思曾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的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它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中的“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指的是什么?“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这种“社会革命”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10分)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7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CCBCABBCADDADA 题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答案CDBACCCBADABA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