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白居易《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机梭声札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材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属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四:“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2) 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7分) (3) 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分) (3) 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高一历史月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CBCCADCDDCAACDBABDCB 21222324252627282930 DDBDBBBCB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31.(1)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小农经济。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②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 ③小农经济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32.(1)丝帛。纺织业原料由丝变成棉。因为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 (2)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 (3)特点:父子相传。根源: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 33.(1)反映的社会现象: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 (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了阻碍作用。 (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