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3月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猪骨骨核 B.贮粮窖穴 C.稻谷遗存 D.炭化谷粒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芸芸。……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北京地区流行过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有( )①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5.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包括( )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地主土地私有制④国家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C.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D.宋代租佃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7.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C.这一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 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 8.某地出土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可能包括(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B.争取到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 C.减弱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佃农的地租剥削已经非常轻 9.“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10.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11.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多次战乱,人口南迁 B.少数民族政权开发南方 C.两晋时期在南方的开发 D.民族融合 12.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1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讥” B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沙”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 )①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 ②出现在国家分裂或战乱中 ③随政治中心迁移而迁移 ④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 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从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 D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16.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 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18.明朝实行禁海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交流 B.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C .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 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 19.下列对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部分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还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B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 C萌发了资本主义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