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从哲学上看,这段话启示我们 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B.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 22. 总的来看,国际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上述论断体现( )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3. 第三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2011年1月初在北京举行,中国经济走过了三十年来依靠资源驱动增长的模式,迎来了依靠创新驱动增长的新时代。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哲学上看,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创新,其依据是 ①辩证法的否定观的要求 ②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创新精神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4. 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但是如果迷信书本,变成本本的奴隶,思维就会陷入僵化,创造性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上述观点表明 ①书籍和实践都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②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坚持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 TD—SCDMA是中国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国产3G标准”,是我国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创新是 ①辩证的否定观的客观要求 ②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④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主观题 (共50分) 26.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势不断丰富多彩。中国在海外举办了文化周、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迄今为止,中国与世界上12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有不同形势的文化往来。中外文化交流和谐相处,不仅带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着整个世界文化的进步与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18分) 2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后,某校高三同学就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学习讨论。 对于校园中争论很大的“蒋方舟现象”。同学们对此形成了正方、反方两派意见。正方:蒋方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清华降分录取是招生改革的一个成功例子,无疑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招揽人才,培养人才。反方:清华降分录取的举动是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蒋方舟这样做有点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权益。 在素质教育之下,应该如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呢,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 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可如何避免所谓的“黑幕”、“权钱交易”,让自主招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不拘一格选人才”? 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对上述“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进行评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