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B.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 洋务运动的诱导 1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贻来牟机器磨房 B.继昌隆缫丝厂 C.发昌机器厂 D.江南制造总局 18、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 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9、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这表明甲午战后 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但资本仍相对较少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门类不齐全不均衡 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地域在逐渐扩大,但仍不均衡 ④民族资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特点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21、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2、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3、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 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24、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根本不同是 A.前者属于官僚,后者属于资本家 B.前者是封建经济,后者是资本主义经济 C.前者依靠国家政权,后者依靠个人经营 D.前者属国家,后者属个人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2分,26题17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