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答案:D
    10.导致苏联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个人崇拜风盛行
    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
    C.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期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8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了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背景,评述苏联工业化的方针、措施和后果。
    答案:背景:苏联面临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
    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把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殖民地”。
    后果: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