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产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36.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民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37.“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38.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39.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40.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4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 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4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妆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 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43.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44.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产生的 。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45.罗斯福新政通过的诸多法律中,主要着眼于缓和劳资矛盾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险法》 46.右图是1929-1933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水坝、水电站、航运、防洪兼有的水利系统。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该地区水患严重,根治水患迫在眉睫 B.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扩大消费,刺激生产 C.国家在危机期间也不能放弃大型工程的修建 D.制造繁荣景象以增加美国人民反危机的信心 4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48.维多利亚女王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她从18岁起执掌政权,统治了大不列颠整整63年 (1837—1901)。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 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B.福利国家的建成 C.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49.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济持续增长 B. 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