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17.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新航路的开辟问题 B.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 D.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 18.1878年,爱迪生在报上预告一项新发明,结果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将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 19.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 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 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 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 超过了以往的60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若想到英国各地 巡视,那么她可以选择乘坐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连为一体。关于世界一体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B.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收益者 C.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和融合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1.从1800年到189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11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81倍。到1900年,美国有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纽约达到350万。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 A.人口下降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联邦政府成立 D.小农经济破产 2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高考资源网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23.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4.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