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沿海开放城市 B.设经济技术开放区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32.公共汽车在中国运行较晚,最早出现公共汽车上路的城市是 A.上海 B.北京 C. 广州 D.南京 33.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 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34.民国成立后,广受民众欢迎的报纸是 A.商业报纸 B.政论性报纸 C.新闻报纸 D.通俗性报纸 35.下列有关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改变了单调的政治生活 B.2003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一位 C.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是在1993年 D.互联网正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36.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37.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福州,要到厦门观光,为了方便和实惠,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飞机 C.轮船 D.自行车 38.人们通过中央电视台及时快捷地知道了胡主席访日、汶川地震、2008北京残奥会等资讯,这 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功能 A.娱乐性 B.艺术鉴赏性 C.普及科学知识 D.新闻性 39.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 B.明清时期出现了曲辕犁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 D.东汉时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40.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在中国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它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重庆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41题12分,42题14分,43题14分;要求:分析材料,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2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