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有资产 B、私有企业 C、官僚资本 D、外资资本 19、 17世纪20年代某年初夏,徽州府发生大水灾,当地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很多农民外出乞讨为生。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损失,恢复生产,稳定民心。下面做法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积极推广抢种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等,以增加粮食产量 B、政府发放种子、钱款,解决农民种子及资金不足,并收取一定的利息 C、政府大量招募流民到工厂做工,增加农民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D、政府开仓放粮,赈灾救济 20、《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威夔自身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2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3、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25、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