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表四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 工 业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22.4 1997 25.538.117.9 18.5 表四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1、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1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广东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广东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912-1913年应是 A.4.6个 B.3个 C. 2.5个 D. 0.55个 13、表五,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日本学者斯波义信研究发现,公元1080年中国人口总户数为1721余万户,几乎是742年户数的两倍。其中北方和西北地区占整个帝国人口的80﹪和55﹪.相比之下,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三个地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从27﹪增加到50﹪.他认为,唐宋时期人口增长与南北差异以及各个区域经济中的经济问题和改革事件有关,内容包括( ) ①大运河的开通 ②城市管理模式的变化 ③交子的使用 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6、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7、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代表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文件,标志着两岸“三通”的实现。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两岸实现“三通” A.是中央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 B.是为了改变两岸关系“政热经冷”的状况 C.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是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18、胡适借用朋友的一段话来说明问题:“中国士大夫阶级中,很有人认为是今日世界大势所趋……最重要的还是在政府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由政府直接经营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二十年之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对于□□□□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部分系虫蛀掉的内容,此处原文应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