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句话的理解。(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党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府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贵州省云峰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DB 6-10 CBACA 11-15 CDBBC 16-20 CDCBA 二、非选择题 21. ①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自然经济);(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拥有部分土地;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分) ②原因: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冲击中国市场(2分)家庭手工与农业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3分) ③积极影响: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了中国手工业技术的改新等等。(2分) 23.(1)变化:范围不断扩大。(2分) 发展趋势: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2分) (2)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2分)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2分) (3)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2分) 受益国家:英美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2分) 24.(1)主要原因: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2分)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2分) (2)发展特点: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一战前得到迅速发展;(2分) 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2分) (3)理解:英国殖民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灾难;(2分)但客观上也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刺激了它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引起社会变革。(2分) 25.(12分) ⑴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2分) ⑵ 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2分)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4分) ⑶ 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2分)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