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材料三、它的解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中国传统经济”指什么?(2分)结合中国古代史说说它的基本特点。(3分) ②根据材料,导致“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③你认为材料反映的现象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4分) (3)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2分) 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 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