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 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 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 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自治区5个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124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为材料一证明了什么?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是什么?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 3.B 4.B 5.D 6.D 7.B 8.D 9.D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16.A 17.B 18.C 19.D 20.C 21.A 22.D 23.C 24.A 25.C 二、材料解析题 26.(1)背景: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胜利(或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已取得胜利)。作用:施政纲领。(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27.(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2)证明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3)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这一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愿望的实现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4)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28. (1)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2)平等会谈。“一国两制”。(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