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权是什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行使这一职权做了哪些决定? (2)周恩来对人民政协的未来发展作了怎样的描述?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变化始于何时?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 届次时间届次时间 第三届全国人大1965.2第三届全国政协1959.4 第四届全国人大1975.1第四届全国政协1964.12 第五届全国人大1978.2第五届全国政协1978.2 第六届全国人大1983.6第六届全国政协1983.6 第七届全国人大1988.3第七届全国政协1988.3 第八届全国人大1993.3第八届全国政协1993.3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撤社并乡具有合法地位,宣告了人民公社历史的终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制定和试行,使1982年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具体化;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以村民自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2)据材料三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层行政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能够说明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国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实践范例? (2)据材料二,说明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目前影响最终消除诗人离愁别绪的因素有哪些? (3)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 3.B 4.D 5.B 6.B 7.A 8.B 9.A 10.C 11.B 12.B 13.D 14.D 15.B 16.A 17.A 18.C 19.D 20.A 21.C 22.B 23.B 24.B 25.A 二、材料解析题 26.(1)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3)1954年秋。 27.(1)成就:重新召开了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会议;在立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趋势:制度化、法律化。(2)撤社并乡。村民自治。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28.(1)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实际要求,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香港、澳门。(2)国共双方内战的遗留问题。台独势力的干扰;少数西方反华势力的阻挠。(3)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有相近意思即可给分)。 (责任编辑:admin) |